Aug 31, 2012

抗爭的紐約(上)

上週末去小小的Museum of the City of New York看展,Activist New York,其實比較像資料展,但還是讓我看得很盡興。

這個展覽蒐集了從殖民時代到當前的所有抗爭運動,無論是左翼右翼(不要懷疑,右翼也有右翼的抗爭,例如他們反對伊斯蘭的Park51在紐約建造),從最久以前爭取宗教活動的自由到今天持續的同志婚姻合法化、消除伊斯蘭敵視、反都市更新等等,還有比較輕鬆可愛的像爭取單車路權,紐約真的是一個抗爭的城市,不折不扣。

記下一些我印象深刻的部份。

最早的那兩個我想不太起來了,約略就是宗教、商會相關的,還有美國當代一切運動的濫觴:黑人民權運動。這個等下再說,我先看了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的女權運動,印象無誤的話,爭取了七、八年,美國才在聯邦法中訂下婦女擁有投票權。(說來,我今天可以翹著腳和男人平起平坐談政治,都該感謝當年這些歐美先烈大姊們。)女權運動的漫漫長路走到今天,目標早就不是投票權這類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但這是第一座里程碑。其後,才有種種性別議題百花齊放般介入了人們的思考與生活。

同志運動則從石牆事件開始。對同志議題稍有涉獵的人都不會對紐約格林威治村一帶的石牆酒吧感到陌生,是的,石牆還在營業,點進去它的網站,妳會看到首頁醒目的:"Where Pride Began." 當時,它是由黑手黨經營的同志酒吧,在1950到1960年代社會普遍強烈恐同的氛圍裡,自由的格林威治村是許多邊緣者聚集的地方,已形成了同志族群的次文化。這處酒吧是同性戀、變裝皇后、跨性別者、娘娘腔、街頭男妓常光顧的聚會場所,1969年6月28日凌晨一點多,警方的臨檢引發了暴動(當年男扮女裝、男男牽手都是被逮捕的理由),接下來數週,格林威治村迅速形成抗爭組織,開始一連串強烈爭取同志權益的行動。

這和同時期的反越戰、黑人民權運動以及反文化都息息相關。當年許多邊緣的同志從越戰回到美國後,往紐約的格林威治村或哈林區住下,形成這兩個地區高比例同志人口、反文化意識強烈的特殊氛圍。展覽在同運這部份其實只是很概略的從石牆開始談到遊行,再到如今紐約成為美國第六個同志婚姻合法的州。紐約同志大遊行就是每年紀念石牆事件的活動,擴及世界。


25週年的紀念T-shirt。


在這裡,我已經遇見過兩個在此與愛人結婚的男同志,在腦中描繪同志合法結婚的未來和親眼看到我們在台灣想像的藍圖被實現,感覺還是很不同的。聽男孩毫不避諱地、合法地說出「我先生...」,令我多麼由衷開心。雖然我不崇尚婚姻這種契約形式,但每個人都該有自由去選擇那一種締結伴侶的關係。

明天要早起,先去睡了,週末再繼續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