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第一次這麼扼腕自己沒有投票權,我的意思是,沒有平地原住民投票權。是的,我要為敬愛的馬躍.比吼拉票,如果你手中有屬於平地原住民的這寶貴一票,請在1月14日,為了台灣這爛透的國會一絲改變的希望,投給他。
沒人付錢給我也沒人要我寫這個,但我因為自己忙碌無暇加入競選團隊而懊惱,我希望每一個看見這篇文章的你,認識一個會讓人因為沒時間當他的義工而摧心肝的立委候選人。
馬躍是一個極度認真、有效率的工作夥伴,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於原住民文化存續、人權、自治以及土地正義的堅持,不曾因為任何利益考量而動搖。雖然你可能會說,走社運的人哪個不是這樣--理想化、不切實際?但馬躍是相當實際的。將近二十年,他拍著紀錄片,辦一場又一場座談會,緩緩地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凝聚族人的文化認同、改變大眾的原住民認知、提昇台灣人的族群政治敏感度。如果你曾沉默地做著一件漫長看不到盡頭、也看不到利潤的工作,你一定懂那有多麼辛苦,而能持續做二十年又是多麼不容易。
踏實的工作最難。我必須說,參與社運的人,也多得是只會搖旗吶喊或甚至擅長割稻仔尾的那種,但馬躍不是,他自從發現了拍片影響社會的速度太慢、而政客們出賣原住民土地的速度太快開始,就一直在前線,和大家一起踏實的並肩作戰。哪個原住民立委候選人一直都與抵抗拆遷的都市部落站在一起?一直努力支援土地遭到國家違法侵佔或開發的原鄉部落?唉,真的只有他。
我從不樂觀,所以其實我不太相信循體制內途徑真的能做出重大變革,但橫豎要賭這一把,因為現在的狀況已經不能再更糟了,起碼我敢說馬躍會讓情況不那麼絕望,至少會有改變!馬躍曾經笑說,他參選是「行為藝術」,我更想說,他的參選是一種明知不可而為之的勇敢。
除去立委候選人的身分,馬躍只是一個紀錄片導演、一個文化工作者、一個和你我一樣徹底厭惡政治利益輸送和黨派鬥爭的年輕人,就是比我們更熱血了那麼一點。所以,請你陪他傻一次。至少,你驕傲地選了一顆好蘋果,而不是在爛蘋果之中含淚挑出一顆。
馬躍比吼臉書粉絲頁
我以前寫的專訪文章
Dec 30, 2011
陽光照耀
很久沒寫寫近況了。這半年來,生活有很大的改變。八月中從破報離職,八月底到九月底在石梯坪忙水梯田復耕計畫,到十月初回台中長住至今,是我近六年來在家居住最久的一段時間了,生活轉速一下子下降許多,飲食作息也健康了許多,只是依舊熬夜。喔,還有,把一頭女鬼似的長髮剪下來捐出去。不如在台北和花蓮那樣自由自在,但也是需要珍惜的,和家人共處的時光,嫻靜地烹煮咖啡和茶葉的時光。
只是,要用盡力氣克制對旅行的想望--
在充滿陽光的台中,時常想念朋友們。想念電影。想念書店。想念菸酒。想念拍照喀嚓喀嚓。想念瘋狂工作的充實感。想念海。想念貓。想念聲音。想念護照、機場、陌生的風景。
想念移動。雖然一直在為土地正義打仗,我卻不曾屬於土地。任何一片土地都是美麗的過站,整個世界皆是異鄉。
有時候,在臉書上無意間看到朋友的近況,覺得恍若隔世。再看看自己半年一年前寫下的文字,會有些認不得。每個時期的自己、每個角色的自己,彷彿變化不停,卻又全是自己,即使不願。
安逸和創造力是兩相衝突的。翻看過去的文字,時常覺得粗糙,令我既難堪又憐愛--正是因為那樣不成熟,所以誠實懇切。那並非進化的過程,沒有好壞評價在其中,只是人,總是不斷往自己曾經感到難以想像的方向一步步挪去。
這段陽光照耀的時間,未來回溯,應是寶貴的。我甚少專心任性地「為自己做點什麼」,只有這兩個月執著地將牌面壓在隱者,沈潛,準備下一次的出發。我必須這麼思索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讀文學時,曾以為自己必然要奉獻給藝術,畢業前忽然想認真走戲劇,然後又近乎魯莽地闖進媒體,然後又打算整個投入原運,現在回到關於新聞的思考裡,而最終我想要的仍是文學......說到頭,辭職時自以為清醒,其實還是迷惘的。不過骨子裡,我還是那個橫衝直撞的熱血小記者,我想這點不會改變。(笑)
唯一能確知的,只有這輩子離不開和文字的糾葛,註定要在文字叢林裡無止盡地耙梳。文字把我交給了菸,又把我從癮裡拉出來;把我領往一段段失敗的感情關係以繁衍更多的它們;把我帶向九個異國,又把我狠狠安置回台灣。我不知道接下來它會帶我去哪裡。橫豎我們都必須為此受苦流離,無論是我愛的美麗的,還未長成天鵝的女孩們;我親愛的永遠溫柔得令我心疼的男孩們;還是我自己以及街角牆邊那些飄搖的影子。
說到影子,我逐漸看不見那個影子了,這是非常非常慶幸的一樁好事。
我們或許一生找不到燕子之城,或許有一天會膽怯地滿足於生活中的小確幸,但我會記得每次自己無悔地朝某個人群、某個城市或某個部落奔去時的意志,也會記得每次摔傷時多理解世界一分那冷徹骨的絕望,因為那同等重要。再見,2011年,感謝所有的混亂豐富。
只是,要用盡力氣克制對旅行的想望--
在充滿陽光的台中,時常想念朋友們。想念電影。想念書店。想念菸酒。想念拍照喀嚓喀嚓。想念瘋狂工作的充實感。想念海。想念貓。想念聲音。想念護照、機場、陌生的風景。
想念移動。雖然一直在為土地正義打仗,我卻不曾屬於土地。任何一片土地都是美麗的過站,整個世界皆是異鄉。
有時候,在臉書上無意間看到朋友的近況,覺得恍若隔世。再看看自己半年一年前寫下的文字,會有些認不得。每個時期的自己、每個角色的自己,彷彿變化不停,卻又全是自己,即使不願。
安逸和創造力是兩相衝突的。翻看過去的文字,時常覺得粗糙,令我既難堪又憐愛--正是因為那樣不成熟,所以誠實懇切。那並非進化的過程,沒有好壞評價在其中,只是人,總是不斷往自己曾經感到難以想像的方向一步步挪去。
這段陽光照耀的時間,未來回溯,應是寶貴的。我甚少專心任性地「為自己做點什麼」,只有這兩個月執著地將牌面壓在隱者,沈潛,準備下一次的出發。我必須這麼思索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讀文學時,曾以為自己必然要奉獻給藝術,畢業前忽然想認真走戲劇,然後又近乎魯莽地闖進媒體,然後又打算整個投入原運,現在回到關於新聞的思考裡,而最終我想要的仍是文學......說到頭,辭職時自以為清醒,其實還是迷惘的。不過骨子裡,我還是那個橫衝直撞的熱血小記者,我想這點不會改變。(笑)
唯一能確知的,只有這輩子離不開和文字的糾葛,註定要在文字叢林裡無止盡地耙梳。文字把我交給了菸,又把我從癮裡拉出來;把我領往一段段失敗的感情關係以繁衍更多的它們;把我帶向九個異國,又把我狠狠安置回台灣。我不知道接下來它會帶我去哪裡。橫豎我們都必須為此受苦流離,無論是我愛的美麗的,還未長成天鵝的女孩們;我親愛的永遠溫柔得令我心疼的男孩們;還是我自己以及街角牆邊那些飄搖的影子。
說到影子,我逐漸看不見那個影子了,這是非常非常慶幸的一樁好事。
我們或許一生找不到燕子之城,或許有一天會膽怯地滿足於生活中的小確幸,但我會記得每次自己無悔地朝某個人群、某個城市或某個部落奔去時的意志,也會記得每次摔傷時多理解世界一分那冷徹骨的絕望,因為那同等重要。再見,2011年,感謝所有的混亂豐富。
Jul 18, 2011
碎片
總是在雨夜裡這麼騎著車來去。
我常說自己是個沒耐性的人,瘋瘋癲癲,太多事都一頭栽下又快速脫身。或許就是一直在雨夜裡騎著車吧,看不見遠方,下一個路口要轉彎嗎?轉吧,反正還能回頭。一地泥水不可踩,呼嘯而過。我總是追求速度,要快得超過所有風景。反正人終歸是一無所有。
所以不停逃亡。人們因陌生而相愛,因了解而分離。告別是我與所有人事物和解的方式,然而真能找到所謂歸屬嗎?有時懷疑,我只是貪戀一切曖昧時刻的美好,不願拿自己當賭注。這是成長裡帶來的傷痕,或許在我真正長大之後會感到可笑可恥,但現在卻仍帶著這個疤,未癒合,這麼行走下去。
就因為知道短暫,每一次呼吸、每一個吐出的字句,都有意義而值得珍惜。韶華易逝。我們因深愛這世界而絕望,因看見而悲傷,因同理而慚愧,因殘酷而善良。哀痛有時、歡樂有時,正因太清楚轉眼成空,在心死之前,必須更加深切的去體會。我們都在做夢,也都是夢的一部分,若不再有一丁點癡迷,也就不需活著。
晴雨有時。繁美萬物即荒原,然未入魔道者,無可入佛道。人是何其渺小的存在?我們總得這般時時確認自己,以換取去做些什麼的勇氣。
或許就這樣吧,在我真的理解歸屬的意義之前。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我常說自己是個沒耐性的人,瘋瘋癲癲,太多事都一頭栽下又快速脫身。或許就是一直在雨夜裡騎著車吧,看不見遠方,下一個路口要轉彎嗎?轉吧,反正還能回頭。一地泥水不可踩,呼嘯而過。我總是追求速度,要快得超過所有風景。反正人終歸是一無所有。
所以不停逃亡。人們因陌生而相愛,因了解而分離。告別是我與所有人事物和解的方式,然而真能找到所謂歸屬嗎?有時懷疑,我只是貪戀一切曖昧時刻的美好,不願拿自己當賭注。這是成長裡帶來的傷痕,或許在我真正長大之後會感到可笑可恥,但現在卻仍帶著這個疤,未癒合,這麼行走下去。
就因為知道短暫,每一次呼吸、每一個吐出的字句,都有意義而值得珍惜。韶華易逝。我們因深愛這世界而絕望,因看見而悲傷,因同理而慚愧,因殘酷而善良。哀痛有時、歡樂有時,正因太清楚轉眼成空,在心死之前,必須更加深切的去體會。我們都在做夢,也都是夢的一部分,若不再有一丁點癡迷,也就不需活著。
晴雨有時。繁美萬物即荒原,然未入魔道者,無可入佛道。人是何其渺小的存在?我們總得這般時時確認自己,以換取去做些什麼的勇氣。
或許就這樣吧,在我真的理解歸屬的意義之前。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Labels:
雜感
Jul 15, 2011
你不能販賣
你不能販賣山林,
因為那裡長著我的靈魂。
你不能販賣海洋,
因為那裡游著我的記憶。
你不能販賣沙灘,
因為那裡鋪著我的四季。
你不能販賣河流,
因為那裡流著我的血液。
你不能販賣天空,
因為那裡住著我的神祇。
你不能販賣土地,
因為那裡種著我的生命。
一百年後,
山仍巍峨屹立,
而你化作塵埃。
海忽焉帶走你今生樹立的所有心血,
風吹過依舊平靜。
浪花開在沙上朵朵,
因為那裡長著我的靈魂。
你不能販賣海洋,
因為那裡游著我的記憶。
你不能販賣沙灘,
因為那裡鋪著我的四季。
你不能販賣河流,
因為那裡流著我的血液。
你不能販賣天空,
因為那裡住著我的神祇。
你不能販賣土地,
因為那裡種著我的生命。
一百年後,
山仍巍峨屹立,
而你化作塵埃。
海忽焉帶走你今生樹立的所有心血,
風吹過依舊平靜。
浪花開在沙上朵朵,
如果人,如果貨幣,如果數字,
輕易塗抹了血肉歷史──
擦去你,同樣不留痕跡。
多少癡愚,一個人,
才膽敢以幣值丈量天地?
若你懂愛情,
便知曉:
不屬於你的,永遠不會屬於你。
輕易塗抹了血肉歷史──
擦去你,同樣不留痕跡。
多少癡愚,一個人,
才膽敢以幣值丈量天地?
若你懂愛情,
便知曉:
不屬於你的,永遠不會屬於你。
May 15, 2011
去你的雜種純種!
國民黨中常委廖萬隆在中常會上提出「建議限制原住民族與外族通婚,以保持血統純正」,惹起爭議而飽受批評後,又堅持自己所言無誤,還對三立記者說「現在原住民都已經是雜種,沒有純種了」。我看了真的只想罵幹,好吧,國民黨的所有作風一向跟我犯沖,但我還真不知道,像這樣腦袋裝屎到說出這種可恥的話的人,國民黨為什麼還不快點把他清掉,是不想選舉了嗎!
呼,徹底情緒化的發洩先這樣。來談談廖萬隆最核心的概念「血統」吧。的確,族群的基礎是以血統論的,但台灣十四族原住民之所以為「原住民」,是立基於整個歷史結構和文化體系之上。也就是,若除去台灣歷代移民政府對各部族結構性的壓迫和掠奪,那麼原住民就僅是「先住民」,僅是一群五官深邃、文化不同於漢族的先住民罷了。「原」這個字下得正確,正是因為它象徵了晚近國家權力對「這片土地原來的主人」奪權的意義。
「原住民」是政治的,否則,光是目前法定的十四族原住民之間的差異也無法在這個詞彙下統合,因為各部族的文化也是天差地遠,若非近代受侵略的共通性,也不需要針對所謂原住民訂定法律了。
血統的差異會自然的在混居下模糊,「原住民」這個概念除了歷史,還有文化認同。平埔族因為漢人強勢的侵略和同化政策而難以區辨,主要並不在於平埔原住民血統被漢人大量混入,而在於清代移民漢人一方面侵佔土地、一方面以自認文明人的思維醜化平埔族固有習俗。所謂平埔族和高山族之間的差異僅在於文化保存的完整度,噶瑪蘭族正名列入原住民族就是一例。(見附註)我更不期待這些漢人政客理解「排灣化的魯凱族」、「北鄒與南鄒的差異」、「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的關係」或者「阿美族五大群」。
延續文化傳承的後代,血統上非「純某某族」,又有何問題?更別說不同族的原住民之間也多有通婚,我認識在卑南族南王部落長大的「南美」混血朋友,同時接收兩族文化;在蘭嶼長大的「達美」混血朋友,熟悉達悟族傳統而對阿美族陌生;更多有一半漢族血統的朋友,熱心的回溯自己部落的歷史、學習族語和文化、參與原運,成為延續原住民文化的生力軍,我們很輕易的看到「認同」才是其中關鍵。
少數族群滅族的危機,顯然根本不在於異族通婚,而在於三件事:一是土地喪失,二是文化斷絕,三是缺乏自決權。三者之間又有強烈的關聯,也都與國家各方面的政策密切相關。土地的流失在平地原住民(如阿美族、卑南族、邵族)身上格外明顯,由於居住於資源富饒的平原、海岸地,平地原住民持有保留地的比例極低,國民政府從日據政府手上理所當然的接下侵佔原民傳統領域得來的「國有地」,由台糖、東管處、林務局等目的主管事業機構接手管理經營,使得失去耕地的部落族人不得不流浪到台北從事勞力工作,部落的離散也是導致文化消亡的原因之一。文化也在從日據時代到國民政府同樣採取的同化政策裡逐漸流失,早期教育裡是明文指出「需端正蕃人陋俗」的,戶籍登記上也強迫改漢名漢姓,如此幾十年歧視性的政策下來已造成莫大傷害,到現在雖然已經不再,卻仍以統合思維鼓勵舉辦聯合豐年祭、以觀光利益考量要在阿里山蓋纜車、以工業需求考量要在尖石鄉蓋水庫......這些政策,才是真正傷害各族原住民文化的。
這些事情總結到原住民族缺乏自決權,當然我們也看到了行政院目前擬出的「原住民自治條例」裡諸項荒謬的內容,行政、司法、財政的自主權都無,也無土地所有權,甚至可用以解構原住民基本法,再配合可以讓財團進駐大行開發的「東部發展條例」和「原住民族地區建設條例」,以法律結構性的逼原住民族割地喪權,這才叫滅族。
最後,回到廖萬隆的言論,華語裡「雜種」這個詞本來就有鄙視意涵,廖先生是漢人,中文程度再差都該知道的,如果今天我指著你的鼻子說「廖萬隆你是個雜種」,不知道你會不會理性又充滿寬容的認為我只是在說你「血統上包含兩個以上種族」?況且去談「純種」、「雜種」之分儼然像在談論貓犬品種,歧視意味自然不在話下。行行好,不要再擺弄自己的自大與無知了吧。
----
附註:本文第四段談及平埔族認同模糊的原因與正名的困難,筆者舉例噶瑪蘭族,幸獲凱達格蘭族平埔運動者陳金萬先生指正如下:
「噶瑪蘭族正名是因為花蓮縣新社的噶瑪蘭族本來就有原住民身份(部份人沒有),噶瑪蘭族正名之後宜蘭縣的族人並沒有因此取得原住民身份,證明這是民進黨耍弄原住民正名運動的政治煙霧彈;否則,巴宰族和噶哈巫族這些保存母語文化而沒有原住民身份的平埔族群,為何無法被正名為原住民族?是因為他們還不夠努力嗎?還是因為他們的文化復振作的還不夠完整?如果這樣想的話,剛好就落入另外一個文化主義的陷阱,而忽略了弱勢正義與國家責任的問題。 」此言並非批評時任原民會主委的尤哈尼先生,「當時的原民會主委尤哈尼是歷屆以來最挺平埔族的一位主委,這樣講對他並不公平...... 這不是個人的問題,是民族政策的問題。」
呼,徹底情緒化的發洩先這樣。來談談廖萬隆最核心的概念「血統」吧。的確,族群的基礎是以血統論的,但台灣十四族原住民之所以為「原住民」,是立基於整個歷史結構和文化體系之上。也就是,若除去台灣歷代移民政府對各部族結構性的壓迫和掠奪,那麼原住民就僅是「先住民」,僅是一群五官深邃、文化不同於漢族的先住民罷了。「原」這個字下得正確,正是因為它象徵了晚近國家權力對「這片土地原來的主人」奪權的意義。
「原住民」是政治的,否則,光是目前法定的十四族原住民之間的差異也無法在這個詞彙下統合,因為各部族的文化也是天差地遠,若非近代受侵略的共通性,也不需要針對所謂原住民訂定法律了。
血統的差異會自然的在混居下模糊,「原住民」這個概念除了歷史,還有文化認同。平埔族因為漢人強勢的侵略和同化政策而難以區辨,主要並不在於平埔原住民血統被漢人大量混入,而在於清代移民漢人一方面侵佔土地、一方面以自認文明人的思維醜化平埔族固有習俗。所謂平埔族和高山族之間的差異僅在於文化保存的完整度,噶瑪蘭族正名列入原住民族就是一例。(見附註)我更不期待這些漢人政客理解「排灣化的魯凱族」、「北鄒與南鄒的差異」、「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的關係」或者「阿美族五大群」。
延續文化傳承的後代,血統上非「純某某族」,又有何問題?更別說不同族的原住民之間也多有通婚,我認識在卑南族南王部落長大的「南美」混血朋友,同時接收兩族文化;在蘭嶼長大的「達美」混血朋友,熟悉達悟族傳統而對阿美族陌生;更多有一半漢族血統的朋友,熱心的回溯自己部落的歷史、學習族語和文化、參與原運,成為延續原住民文化的生力軍,我們很輕易的看到「認同」才是其中關鍵。
少數族群滅族的危機,顯然根本不在於異族通婚,而在於三件事:一是土地喪失,二是文化斷絕,三是缺乏自決權。三者之間又有強烈的關聯,也都與國家各方面的政策密切相關。土地的流失在平地原住民(如阿美族、卑南族、邵族)身上格外明顯,由於居住於資源富饒的平原、海岸地,平地原住民持有保留地的比例極低,國民政府從日據政府手上理所當然的接下侵佔原民傳統領域得來的「國有地」,由台糖、東管處、林務局等目的主管事業機構接手管理經營,使得失去耕地的部落族人不得不流浪到台北從事勞力工作,部落的離散也是導致文化消亡的原因之一。文化也在從日據時代到國民政府同樣採取的同化政策裡逐漸流失,早期教育裡是明文指出「需端正蕃人陋俗」的,戶籍登記上也強迫改漢名漢姓,如此幾十年歧視性的政策下來已造成莫大傷害,到現在雖然已經不再,卻仍以統合思維鼓勵舉辦聯合豐年祭、以觀光利益考量要在阿里山蓋纜車、以工業需求考量要在尖石鄉蓋水庫......這些政策,才是真正傷害各族原住民文化的。
這些事情總結到原住民族缺乏自決權,當然我們也看到了行政院目前擬出的「原住民自治條例」裡諸項荒謬的內容,行政、司法、財政的自主權都無,也無土地所有權,甚至可用以解構原住民基本法,再配合可以讓財團進駐大行開發的「東部發展條例」和「原住民族地區建設條例」,以法律結構性的逼原住民族割地喪權,這才叫滅族。
最後,回到廖萬隆的言論,華語裡「雜種」這個詞本來就有鄙視意涵,廖先生是漢人,中文程度再差都該知道的,如果今天我指著你的鼻子說「廖萬隆你是個雜種」,不知道你會不會理性又充滿寬容的認為我只是在說你「血統上包含兩個以上種族」?況且去談「純種」、「雜種」之分儼然像在談論貓犬品種,歧視意味自然不在話下。行行好,不要再擺弄自己的自大與無知了吧。
----
附註:本文第四段談及平埔族認同模糊的原因與正名的困難,筆者舉例噶瑪蘭族,幸獲凱達格蘭族平埔運動者陳金萬先生指正如下:
「噶瑪蘭族正名是因為花蓮縣新社的噶瑪蘭族本來就有原住民
May 2, 2011
下一輪戰爭時代
我們成長在沉默的戰爭中。
發生在西亞的那一切,在這個島嶼上似乎無關痛癢,卻非常真實。
蓋達組織首腦Osama bin Laden昨晚在美軍特種部隊襲擊的槍戰中死亡了,震撼的消息。
整理自衛報的報導原文:
歐巴馬昨天深夜於白宮宣布,賓拉登昨晚在美軍特種部隊襲擊的槍戰中死亡,地點在他於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馬巴德北方高地城鎮亞伯塔巴的住所。
這次行動,美軍方面無人傷亡,目前賓拉登的屍體由美國保管。
歐巴馬強調這是正義的伸張,並非與回教世界對立。
消息宣布後,許多美國人民聚集於白宮前歡欣地唱國歌慶祝。
這件事情,必定會將美國帝國主義和伊斯蘭世界、恐怖主義三方複雜的角力帶向下一輪不同的世界局勢,我認為會是更多的戰爭。據說wiki leaks曾爆料蓋達組織指出,他們在歐洲藏有核彈,若賓拉登死亡就要引爆核彈。事情會如何發展仍未知,但蓋達組織必定已有足以應對賓拉登死亡的部署,國際上假正義之名而行的報復式殺戮和背後更多的利益算計在發酵著。從阿富汗戰爭到賓拉登之死,任何人都該當能輕易看到美國正義面具下真實的邪惡臉孔。
似乎和這一切都太遙遠的我們,該如何思索這件事?
近來接觸著二戰以降東亞地區與美國軍事部署息息相關的政治社會走向,關於美國的算計,我所能說的遠不及研究者們的深,就不自曝其短了。然而至少我們都該理解到,後冷戰時代已經畫上句號,美國早已實質控制了日本軍事、並以外交和經濟手段與中國暫處互利的平衡,而中南美洲也遭美國以經濟和政治干預確實壓制──此時美國的心腹大患就是伊斯蘭世界了。我無意評論美國和塔利班政權誰比較邪惡(而這種「邪惡」概念正是此兩方用在輿論以獲取正當性的手法),這一切都與正義無涉,只是美國在販賣其所謂民主價值的背後力圖宰制全世界政治與軍事力量的檯面現象。我們都活在美國鋪設出的價值觀中,被愚弄、被教育成必須認同這些「必要手段」的美屬世界帝國公民。
戰爭真的離我們很遠嗎?越戰距今不到五十載,沖繩島上仍滿佈美軍基地,四十歲以上的琉球人都曾親眼見過轟隆隆的軍機掠過頭頂飛往亞洲某處投擲炸彈。亞洲,我們或許不是一個集體,但在這一個大的歷史架構下,我們如此命運相連。在台灣的人們似乎毫無疑惑的接受了美國的宰制。無關民族主義也無關左右,但我們為何竟能如此不帶質疑的認同戰爭?
這一輪的戰爭時代仍在遍地轟響,下一輪的戰爭時代已經在眼前。
發生在西亞的那一切,在這個島嶼上似乎無關痛癢,卻非常真實。
蓋達組織首腦Osama bin Laden昨晚在美軍特種部隊襲擊的槍戰中死亡了,震撼的消息。
整理自衛報的報導原文:
歐巴馬昨天深夜於白宮宣布,賓拉登昨晚在美軍特種部隊襲擊的槍戰中死亡,地點在他於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馬巴德北方高地城鎮亞伯塔巴的住所。
這次行動,美軍方面無人傷亡,目前賓拉登的屍體由美國保管。
歐巴馬強調這是正義的伸張,並非與回教世界對立。
消息宣布後,許多美國人民聚集於白宮前歡欣地唱國歌慶祝。
這件事情,必定會將美國帝國主義和伊斯蘭世界、恐怖主義三方複雜的角力帶向下一輪不同的世界局勢,我認為會是更多的戰爭。據說wiki leaks曾爆料蓋達組織指出,他們在歐洲藏有核彈,若賓拉登死亡就要引爆核彈。事情會如何發展仍未知,但蓋達組織必定已有足以應對賓拉登死亡的部署,國際上假正義之名而行的報復式殺戮和背後更多的利益算計在發酵著。從阿富汗戰爭到賓拉登之死,任何人都該當能輕易看到美國正義面具下真實的邪惡臉孔。
似乎和這一切都太遙遠的我們,該如何思索這件事?
近來接觸著二戰以降東亞地區與美國軍事部署息息相關的政治社會走向,關於美國的算計,我所能說的遠不及研究者們的深,就不自曝其短了。然而至少我們都該理解到,後冷戰時代已經畫上句號,美國早已實質控制了日本軍事、並以外交和經濟手段與中國暫處互利的平衡,而中南美洲也遭美國以經濟和政治干預確實壓制──此時美國的心腹大患就是伊斯蘭世界了。我無意評論美國和塔利班政權誰比較邪惡(而這種「邪惡」概念正是此兩方用在輿論以獲取正當性的手法),這一切都與正義無涉,只是美國在販賣其所謂民主價值的背後力圖宰制全世界政治與軍事力量的檯面現象。我們都活在美國鋪設出的價值觀中,被愚弄、被教育成必須認同這些「必要手段」的美屬世界帝國公民。
戰爭真的離我們很遠嗎?越戰距今不到五十載,沖繩島上仍滿佈美軍基地,四十歲以上的琉球人都曾親眼見過轟隆隆的軍機掠過頭頂飛往亞洲某處投擲炸彈。亞洲,我們或許不是一個集體,但在這一個大的歷史架構下,我們如此命運相連。在台灣的人們似乎毫無疑惑的接受了美國的宰制。無關民族主義也無關左右,但我們為何竟能如此不帶質疑的認同戰爭?
這一輪的戰爭時代仍在遍地轟響,下一輪的戰爭時代已經在眼前。
Apr 11, 2011
拆雷鬼辮歷險記
好--其實呢,剪髮心得文這種東西不過就是為了分享換髮型的喜悅......我承認我也是第一次寫,而且感覺挺彆扭的。不過,這篇的重點在:一、感謝辛苦的設計師和助理,二、媽媽啊我再也不敢編雷鬼辮了!
一月底在曼谷考山路搓的兩條辮子,也真是散得差不多了,已經邋遢到連我都有點害羞,於是決定處理掉。
但是到底該怎麼處理呢?沒有恢復超短髮的決心,我還真的不敢喀擦一下直接剪。於是想說,既然有打算燙頭髮(我這輩子的燙髮經驗僅止於電棒燙啊!雖然表面上如此但我有時候也是很想當青春少女的!)那就一口氣交給沙龍處理吧,總比自己亂喀擦好。可言很久以前就大推燙髮一定要找A'mour的大麥,於是我這個離開台大兩年了的公館宅又跑回去。
事情比我想的複雜多了。就是這條紮得有夠結實的雷鬼辮(是的勇者都是用真髮去編的,沒有接髮噢),讓大麥先生和它搏鬥了將近三個小時,這真的是專業者的執著,沒辦法看頭髮被隨便喀擦成一把亂草,要不然我過程中真的很想說「剪吧就剪吧我不在意!」是很痛啊可是設計師都這麼努力了,我要忍耐。
突然很慶幸今天睡眠不足很想睡,否則精神太好的話,會更痛吧。
用強力滋潤護髮油塗滿辮子,用大梳子狠狠的去「啃」纏死死的結,用手把頭髮一根一根拉出來......痛苦就別提了,那是一定的,也辛苦了正妹助理。在大功告成之後,大麥先生說很有成就感,哈哈。
燙髮就不可能了,髮質受損嚴重,要護髮一陣子才能動工。是說我平常護髮也都護得很隨便就是,要改進。但是到底邋遢鬼要怎麼處置偶發的少女心呢,我總覺得當少女也是需要決心的。
接下來就是一般的程序了,把油全部洗乾淨,然後吹頭髮、剪頭髮。我這頭阿飄般的超長黑直髮卻真的在大麥細心的巧手下輕盈了,好神奇啊。而且,果然剪個好瀏海年輕三歲!呀比!
總之告別阿飄長髮!
謝謝大麥和很舒適的A'mour 171!(在地上滾來滾去的紅貴賓狗好可愛)
一月底在曼谷考山路搓的兩條辮子,也真是散得差不多了,已經邋遢到連我都有點害羞,於是決定處理掉。
但是到底該怎麼處理呢?沒有恢復超短髮的決心,我還真的不敢喀擦一下直接剪。於是想說,既然有打算燙頭髮(我這輩子的燙髮經驗僅止於電棒燙啊!雖然表面上如此但我有時候也是很想當青春少女的!)那就一口氣交給沙龍處理吧,總比自己亂喀擦好。可言很久以前就大推燙髮一定要找A'mour的大麥,於是我這個離開台大兩年了的公館宅又跑回去。
事情比我想的複雜多了。就是這條紮得有夠結實的雷鬼辮(是的勇者都是用真髮去編的,沒有接髮噢),讓大麥先生和它搏鬥了將近三個小時,這真的是專業者的執著,沒辦法看頭髮被隨便喀擦成一把亂草,要不然我過程中真的很想說「剪吧就剪吧我不在意!」是很痛啊可是設計師都這麼努力了,我要忍耐。
突然很慶幸今天睡眠不足很想睡,否則精神太好的話,會更痛吧。
用強力滋潤護髮油塗滿辮子,用大梳子狠狠的去「啃」纏死死的結,用手把頭髮一根一根拉出來......痛苦就別提了,那是一定的,也辛苦了正妹助理。在大功告成之後,大麥先生說很有成就感,哈哈。
燙髮就不可能了,髮質受損嚴重,要護髮一陣子才能動工。是說我平常護髮也都護得很隨便就是,要改進。但是到底邋遢鬼要怎麼處置偶發的少女心呢,我總覺得當少女也是需要決心的。
接下來就是一般的程序了,把油全部洗乾淨,然後吹頭髮、剪頭髮。我這頭阿飄般的超長黑直髮卻真的在大麥細心的巧手下輕盈了,好神奇啊。而且,果然剪個好瀏海年輕三歲!呀比!
before
After (還特地做一樣的表情真是好蠢)
大麥只收洗加剪的費用,沒有收拆髮的費用,真是讓我很過意不去,這麼浩大的工程耶......
也鄭重提醒對去曼谷編雷鬼頭有興趣的捧油們要有心理準備,不想剪掉的話就用接髮的嘿,不要像我一樣回台灣後造成人家的麻煩......(哭)而且我現在頭皮還在痛!
總之告別阿飄長髮!
謝謝大麥和很舒適的A'mour 171!(在地上滾來滾去的紅貴賓狗好可愛)
Labels:
雜感
Apr 1, 2011
鄉愁
沉沒與跳躍,如果文字是一座海洋
你可曾在水的密網中尋找出口
以煙霧穿透或者
任憑滅頂
舞步也許,同魚群擺尾的姿態
在陽光撲下的時刻浮起換氣
站立成疊疊山巒
浪花拍打在腳下
拍成一道飛搖的裙
拍成思念的詠嘆
那麼行走只為歌唱
多少古調翻動出泡沫
蒼蒼的憂愁在那一頭默看
風所帶來,風所帶走
我們仍在春天的山野裡迷走
流浪的人會夢見古老
用一支筆折斷真實
連風也噤聲
明天的海依舊
不語
纏繞在藤上的斷簡殘篇
你只能拼湊,拼湊
用另一支筆,塗抹關於土壤的另一則寓言
-----
寫著東海岸原住民土地流失的歷史論述有感。
你可曾在水的密網中尋找出口
以煙霧穿透或者
任憑滅頂
舞步也許,同魚群擺尾的姿態
在陽光撲下的時刻浮起換氣
站立成疊疊山巒
浪花拍打在腳下
拍成一道飛搖的裙
拍成思念的詠嘆
那麼行走只為歌唱
多少古調翻動出泡沫
蒼蒼的憂愁在那一頭默看
風所帶來,風所帶走
我們仍在春天的山野裡迷走
流浪的人會夢見古老
用一支筆折斷真實
連風也噤聲
明天的海依舊
不語
纏繞在藤上的斷簡殘篇
你只能拼湊,拼湊
用另一支筆,塗抹關於土壤的另一則寓言
-----
寫著東海岸原住民土地流失的歷史論述有感。
Mar 31, 2011
週三早晨的太陽
(攝影:小游 主角:湯莎米)
在破報將近一年了。這裡也隨著工作忙碌而荒廢了好久,寫字好像有個限量,當你在某處寫得多了,另一處就少了。和話語竟也共通,字寫得愈多,話說得愈少。因此這段時間以來,除了工作以外,我完全成了個憊懶之人,久久收拾一次房間、朋友們約聚會才出門吃飯(有能用的廚房真好啊!)散落在腦袋裡的各種靈感和想法,更是層層積壓著。
開始破報的工作以後,日子以「週」計算。我會忘記今天幾月幾日,但絕不會忘記是星期幾。週一,做listing;週二,交稿;週三,精疲力盡;週四,開會;週五六日,採訪。循環復循環,每個禮拜都覺得一定會死,但過了快一年還是活著嘛,老天保佑。
最害怕的莫過於週三早晨的太陽。週二熬夜天昏地暗的奮力敲著鍵盤趕稿,飛快消耗手邊所有的食物和菸,然後在彈菸灰時猛然抬頭,發現天竟然微微亮了,感覺最恐怖。一個夜晚輕易的過去了,要是此時還沒寫完,也幾乎已經沒有體力和精神再撐下去。
啊,事實上,截稿時間是早已過去的,凌晨十二點。
這一週我還是不爭氣的看了週三的日出,好在是日出沒多久後就完成工作。迎著晨光騎機車回家是令人感覺很複雜的事,周遭都是早起趕上班上學的人車,一片健康、活潑、明亮的光景。而我卻是剛剛下工打著哈欠,帶著像遲暮的歐巴桑看著小孩子蹦跳般的心情望著剛睡醒的街道。晨光和夕陽卻都有著奇異的驅力,未必令人心情愉悅,但絕對令人肚子餓。於是我順路買了早餐回家,吃完早餐、洗完澡、翻兩頁書,乖乖睡覺。
早餐的蔬菜蛋土司太好吃了,當下立志天天都要為了吃早餐而早起。當然,這個志願我已經立過無數次了。
再會啦,心愛的無緣的早餐。
在破報將近一年了。這裡也隨著工作忙碌而荒廢了好久,寫字好像有個限量,當你在某處寫得多了,另一處就少了。和話語竟也共通,字寫得愈多,話說得愈少。因此這段時間以來,除了工作以外,我完全成了個憊懶之人,久久收拾一次房間、朋友們約聚會才出門吃飯(有能用的廚房真好啊!)散落在腦袋裡的各種靈感和想法,更是層層積壓著。
開始破報的工作以後,日子以「週」計算。我會忘記今天幾月幾日,但絕不會忘記是星期幾。週一,做listing;週二,交稿;週三,精疲力盡;週四,開會;週五六日,採訪。循環復循環,每個禮拜都覺得一定會死,但過了快一年還是活著嘛,老天保佑。
最害怕的莫過於週三早晨的太陽。週二熬夜天昏地暗的奮力敲著鍵盤趕稿,飛快消耗手邊所有的食物和菸,然後在彈菸灰時猛然抬頭,發現天竟然微微亮了,感覺最恐怖。一個夜晚輕易的過去了,要是此時還沒寫完,也幾乎已經沒有體力和精神再撐下去。
啊,事實上,截稿時間是早已過去的,凌晨十二點。
這一週我還是不爭氣的看了週三的日出,好在是日出沒多久後就完成工作。迎著晨光騎機車回家是令人感覺很複雜的事,周遭都是早起趕上班上學的人車,一片健康、活潑、明亮的光景。而我卻是剛剛下工打著哈欠,帶著像遲暮的歐巴桑看著小孩子蹦跳般的心情望著剛睡醒的街道。晨光和夕陽卻都有著奇異的驅力,未必令人心情愉悅,但絕對令人肚子餓。於是我順路買了早餐回家,吃完早餐、洗完澡、翻兩頁書,乖乖睡覺。
早餐的蔬菜蛋土司太好吃了,當下立志天天都要為了吃早餐而早起。當然,這個志願我已經立過無數次了。
再會啦,心愛的無緣的早餐。
Subscribe to:
Posts (Atom)